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8|回复: 2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绘出太平洋下方最大尺度超低速带三维结构

[复制链接]
tuixiuustcer 发表于 2022-3-1 10: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绘出太平洋下方最大尺度超低速带三维结构        
   
本报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道远课题组与瑞士伯尔尼大学Dan J. Bower合作,在地球核幔边界大尺度超低速异常体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获得了太平洋下方迄今所发现的最大尺度超低速带的三维结构。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地球核幔边界广泛分布着超低速带,它是核幔边界存在的一种异常结构。目前观察到的大多数超低速带,聚集在下地幔大尺度低速体的边缘,其详细特征在地球演化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
已有研究指出,太平洋下地幔大尺度低速体的北部边界存在超大尺度柱状超低速带,但由于缺乏南—北方向数据,该超低速带的位置、大小等信息尚不清楚。2016年以来,随着阿拉斯加地区地震监测台站数量不断增加,利用南—北、东—西两个方向地震数据“绘出”该区域内大尺度低速体的边界与超低速带三维结构成为可能。
课题组通过对两个方向不同地震波的测量,确定太平洋大尺度低速体北部边界处的高度约900千米、大尺度低速体内部的横波速度扰动以及大尺度低速体向北倾斜的边界特征。他们进一步利用波形拟合的方法,得到超大尺度超低速带的三维结构,其尺寸约1500×900千米,高度约50千米,S波波速降为10%。根据超低速带内部的横纵波速度扰动比值,课题组认为它是由化学异常所造成的。
结合大尺度低速体、超低速带以及古老俯冲板片的位置关系,课题组对超大尺度超低速带的形成提出假说,认为太平洋大尺度低速体的北部边界处存在长期稳定由俯冲板片主导的水平地幔汇聚流,小尺度的超低速带在地幔流的作用下不断在大尺度低速体的边缘处累积,最终形成现在探测到的超大尺度超低速带。同时,由于地幔流的作用,大尺度低速体也形成了向北倾斜的形态。
相比之下,太平洋大尺度低速体东北缘探测到的小尺度超低速带,是剪切地幔流将大尺度超低速带不断破碎化所造成的,而其导致的热不稳定性可能会触发地幔热柱产生,因此夏威夷热点下方地幔热柱的起源更可能来源于大尺度低速体东北部边界。
课题组假说与动力学研究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一成果显示了更精确的地震图像,对认识地球下地幔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桂运安 王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28708-8
《中国科学报》 (2022-03-01 第1版 要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口便笑 发表于 2022-3-1 14: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口一乐 发表于 2022-3-24 20: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示了更精确的地震图像,对认识地球下地幔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4-29 05:01 , Processed in 0.2118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