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47|回复: 26

致敬先贤-西区篇

[复制链接]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6 16: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6 17:00 编辑

建国之初新中国举全国科技之力,创建了中国科大,在国内有名望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齐聚中国科大,让新中国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成功播种在中国科大的沃土上,科大校友中涌现出很多科学家和科技人才。

在科大的校园里面,我寻找着这些先贤们的身影。。。
致敬先贤-东区篇看完了东区我们移步西区继续寻找他们....


一、严济慈
严济慈.png

生平:
严济慈(1901年1月23日—1996年11月2日),谱名泽荣,学名寓慈、济慈,字慕光,号子祥、厂佛、岸佛,出生于浙江东阳,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及名誉主席。
严济慈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和应用光学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他精确测定了居里压电效应“反现象”,发现了光双折射效应;系统研究了水晶圆柱体施加扭力起电现象,发现水晶扭电定律;深入研究了碱金属蒸气等光谱,发现轴向对称的分子有效截面数值和费米━莱因斯伯格方程不符,并为原子物理学中的斯塔克效应等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证明;在大气物理学的臭氧层测试研究中,他精确测定了臭氧紫外吸收系数,被世界各国气象学家使用达30年之久;他还研究了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压力能减弱乳胶感光性能。

科大渊源:
1958年6月8日,中国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严济慈任筹备委员会委员;而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严济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961年,严济慈与华罗庚一起出任科大副校长,他负责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以及4个系和3个教研室、处;同年,严济慈出任科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持校务工作。
1969年底,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出。几经波折,1970年落户合肥,损失惨重。“文革”结束后,1977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会议,决定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大学。严济慈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赞扬科大在困难时期做得很好,比其他名校还好;说他听到很多人说科大的毕业生好,就非常高兴。此后,严济慈积极投入到中国科技大学的第二次创业之中,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筹建小组主任,领导一班人开始筹划在北京玉泉路原科大旧址创建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1978年3月1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严济慈出任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的首任院长。
1979年,严济慈与李政道联合发起、共同建立了中美联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培养年轻的物理学留学人才。
1980年1月,加入中国GC D;同年2月,继郭沫若之后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任校长;同年7月,严济慈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大第一副校长李昌在北京共同主持召开了中国科学院第二次中科大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培养高水平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完整体系的培养目标。
1983年11月,上书邓小平,要求将科大增列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大学之一,得到邓小平同意。
1985年4月,84岁的严济慈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际领导职务,转而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誉校长。
1988年5月,严济慈为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30周年题词:“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这句话高度凝炼,大气磅礴,寄托了老校长的深情厚望,为学校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同年6月6日,南京工学院更名东南大学,严济慈出席更名庆典。
1992年,国家在“八五”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严济慈分别给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万里委员长写信,陈述理由,要求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列入国家“八五”期间重点支持高校。他的信得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得到了国家在“八五”期间的重点支持,这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在中部地区成功创办精品大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6年11月2日,严济慈在北京逝世,终年96岁。


传承: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联合举办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简称“严济慈班”,目标是培养“未来活跃在物理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次年,该班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就是中国科大闻名中外的严班。
2012年5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体命名委员会同意,一颗国际永久编号第10611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严济慈星”。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6 16: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6 16:59 编辑

二、钱学森

钱学森.jpg

生平: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
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大渊源: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57 年,在钱学森倡议下,中国力学学会成立,钱学森被一致推举为第一任理事长。周恩来总理任命钱学森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长。同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被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自控联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8年,为了为两弹一星工程培养人才,应钱学森关于建立“星际宇航学院”的要求,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学森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传承: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所依托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形成的培养平台,其学科实力之强,在国内遥遥领先于其它任何一所大学。
  中国科大力学学科的前身是建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力学工程系,是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郭永怀院士一手包创办的,首任系主任是钱学森院士。钱学森、吴仲华、郭永怀、林同骥、胡海昌等多位世界闻名的工程科学大师均曾任教于此。
  力学作为一个基础工科专业,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对于航空航天、新能源产业、机械工业、建筑等诸多产业领域都起到了支撑作用,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力学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势力,因此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国内各个大学都非常强调力学学科的发展。和当时国内其它大学的工科培养面向生产线的普通工程师不同,科大力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研都是在钱学森、吴仲华、郭永怀、林同骥、胡海昌等世界级大师的主持下建立了,充分体现了钱学森院士所说的“工程科学”的理念,既科学和工程相结合,培养能适应不变变化的工程技术前沿,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和领导能力的研究型工程师。
  建立52年以来,人才辈出,其中1963年以后本科毕业的两院院士中,科大近代力学系多达7人。同时,多年以来,科大力学学科毕业生取得全额奖学金赴世界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比例遥遥领先于除清华、北大以外的其它大学,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大力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水平。
  而由钱学森、吴仲华、郭永怀、林同骥、胡海昌等多位世界闻名的工程科学大师一手创办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则均是我国的国家级力学研究所,是力学研究的“国家队”,是我国航天技术的发源地,如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我国主要航天技术研究所,其主体都是从力学研究所分建产生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科大近代力学系组成的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的培养平台,一共拥有9位全职工作的两院院士,作为比较,清华大学力学系仅有两位全职工作的两院院士,北京大学力学系仅有一位全职工作的两院院士,由此可见,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的培养条件,在国内可以说绝无仅有,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力学第一班”。
后人评说:
毛泽东评价: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
导师冯·卡门评价: 我们的朋友钱学森,是1945年我向美国空军科学顾问组推荐的专家之一。他是当时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流火箭专家,后来成了世界闻名的新闻人物。钱学森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的元老,曾在二次大战期间对美国火箭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他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的发展。他的这种天资是我不常遇到的。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美国火箭专家克拉克评价:中共的归国学人当中,无人重要性能出钱学森其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蒂夫评价:钱学森在美国的成绩很好,但不足以令人折服。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贡献才真正了不起。
合众国际社记者罗伯特·克莱伯评价: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中国才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6 16: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6 16:58 编辑

三、贝时璋

贝时璋.jpg


生平
贝时璋(Shitsan Pai;1903.10.10~2009.10.29),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早年从事无脊椎动物实验胚胎学和细胞学的研究,1957年成立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生物教学部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协助筹建中国科学院,他奔走于北京、杭州之间。1954年,贝时璋为参加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工作,将实验室迁往北京。1957年成立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他任研究员兼所长。1958年在该所基础上又改建为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直到1983年改任名誉所长。


科大渊源:
贝时璋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学术兼职很多。1958年起兼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主任;1978年至1982年兼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生物教学部主任;1978年至1984年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等。

传承: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
2009年7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方共同创办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简称“贝班”,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培养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
设置核心课程梯度化本硕贯通:对课程内容按知识层次和研究层次进行分级、实现本硕课程长周期的衔接贯通、兼顾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对应调整,完成了生物学类核心课程的梯度化设计;核心课程采用原版教材,小班教学;开设“生命科学大讲堂”等前沿讲座。
后人评说:
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 贝时璋一向关注国际科技动态,重视发展交叉学科。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率先招收2位化学专业人员和他一起搞研究工作。1963年10月,贝时璋在上海实验动物学专业学术讨论会上介绍分子生物学这个新领域,并且认为实验动物学要是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道路奋勇前进,那么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对整个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可能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可见贝时璋在科学上的预见性。
贝时璋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自身又有较好的数理基础,在筹建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时,提出要物理学和数学的人员共同参与研究。1958年中国科学院采纳了他的建议,在他所领导的北京实验生物所的基础上改建成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贝时璋的领导下,先后成立了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宇宙生物学研究室、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室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室。1959年底又成立了一个直属所的理论研究组,除他自己参加外,还组织了三名专业分别为生物物理的研究人员,着重研究生物控制论、信息论量子生物学。这些室组的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1964年贝时璋首先提出学科相互渗透的意义,说明了生物和物理两学科结合的前景,并提出生物物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为研究生命的基本性质,并阐述了较重要的生命基本性质是:生物的聚集态、生物的自复制和生物的能量转化。1980年他在《对中国生物物理学发展的几点希望》的报告上,提出了6个问题:生物系统中力的作用、生物所利用的基本粒子、生物的一些物理性质、生物膜与液晶、生物水和生物的自组织,并透彻地阐明了研究的意义。1988年贝时璋在报告中再次谈到生命的本质、生命世界的自组织和生物物理与生物工程学。贝时璋期望中国生物物理学研究最终会在解开生命的本质之谜上结出硕果。
中国放射生物学的开拓者 1958年成立生物物理所后,第一个建立的就是放射生物学研究室,贝时璋作为所长,特别关心这个领域的工作。该研究室除了有放射性原初反应、放射形态、生理、生化效应、小剂量长期累积效应、剂量测定、生物防护和食物保鲜等一系列研究外,还成立了一个放射生态学研究组(该组以后独立成为一个研究室)。为了测量全国的放射性本底,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共设有18个测量站,监测本底的涨落情况,了解邻国试验核武器的实况。建立测定方法,获得基本数据,建立起一支放射生态学队伍,这是中国一项重要的环保基本建设。生物物理所在猴子身上进行的长期小剂量照射的生物效应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数据。生物物理所的放射性本底调查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小剂量长期辐射效应实验研究获1978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1983年,贝时璋在报告中特别提到生命的本质有些在通常环境下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影响了许多生物规律难以探索和阐明,没有特殊环境作比较,对生命的认识,就不能很深刻。因此,为了更好地揭露生命的奥秘,彻底地了解生物的规律,放射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贝时璋对放射生物学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建立了功勋。

细胞重建学说的创始人 早在1932年春,贝时璋在杭州郊区松木场稻田采集到的丰年虫中发现了中间性。这是首次被报道。贝时璋不仅根据染色体和第二性征将这些中间性个体分为5种类型,并研究了它们性转变过程中生殖细胞的变化,观察到细胞的解体和细胞的重新形成。这成为建立细胞重建学说的创始性成果。1938~1946年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孜孜不倦地进行细胞重建现象的重建和研究。1970年他顶着各种质疑和重压又在生物物理所成立细胞重建研究组,重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研究组20余人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对细胞重建有了较系统的认识。贝时璋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即建立细胞重建学说。细胞重建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贝时璋和他的研究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的验证,努力钻研细胞重建理论,受到了国内外生物学家的重视。贝时璋自豪地说我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科学,不久以后简单的生命将在实验室合成。那时,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是固定不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6 16: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寻觅觅,先贤有觅处
mmexport1540537447753.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创+苏-飞飞 发表于 2018-10-26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先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春风 发表于 2018-10-26 23: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杰杰这一趟收获真大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7 12: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笑春风 发表于 2018-10-26 23:12
杰杰这一趟收获真大呀

嗯,还是有遗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路 发表于 2018-10-27 16: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趟杰版是有备而去的,采风工作效率高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7 18: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路 发表于 2018-10-27 16:00
这一趟杰版是有备而去的,采风工作效率高呀。

有背谈不上,是感觉浓郁的校园文化仅仅几张片片是难以体会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闲庭漫步 发表于 2018-10-27 19: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杰杰在科大遇到兰姐了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5-17 11:50 , Processed in 0.2239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