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盈袖暗香 于 2017-8-13 14:51 编辑
国庆节不愿外出看人头,呆在家里看电视剧《解放》,看到剧中解放军攻占南京时,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下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精锐主力部队几乎丧失殆尽。1949年元旦,蒋介石为了争取喘息时间,又在南京玩弄假和平阴谋,发表了一个“引退求和”声明;4月1日,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飞赴北平;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北平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胜利的红旗插在了“总统府”的门楼上,从此,南京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获得了新生,永远归入人民的怀抱。捷报传到北平,毛泽东异常振奋,写下了这首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不朽诗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纵观历史,透视现实,提出了狠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思想,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战役、一场决战的成败问题,而是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着亿万人的命运。本诗气势恢弘,语言铿锵有力,从艺术上再现了这一战略思想,既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前两句是倒装句,因为“百万雄师过大江”,才有了“钟山风雨起苍黄”,形象地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攻占南京的雄伟场面,既写出我军渡江进军的神速,又写出渡江进军的勇猛气势。正当敌人还梦想卷土重来的时候,我军已浩浩荡荡渡过了长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人巢穴。在我大军压境的隆隆炮火声中,南京反动政府犹如黄叶惊飞鸟兽走散。开头异峰突起,气魄不凡,有如泰山压顶,雷霆万钧。语言简洁有力、形象鲜明。 3、4两句讴歌了南京的解放。南京这座龙盘虎踞的历史名城,过去是反动统治者统治根深蒂固的地方,今天已经掌握在人民解放军的手里,换了人间,真正显示出其雄姿秀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雄伟,英姿勃发。南京的解放,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这的确是一次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渴望胜利的全国军民都在慷慨激昂、鼓舞振奋。语言刚健有力,豪情奔放。 5、6两句是这首诗的核心,是全诗的灵魂,是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集中表现,诗篇借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战略思想。南京解放后,是“追穷寇”还是不追呢?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在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前夕,国内外就有人主张划江为界,南北分冶,以免惹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的主张无异是使革命半途而废。这里“宜”字用得特别好,不但指出应该“追穷寇”,而且指出在适当的情况下应当追穷寇,否则就会重蹈楚霸王的覆辙。这里使用典故是要我们注意接受历史教训,并有力地批判了当时出现的错误倾向,这样就把历史典故和现实情况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既达到“占为今用”的目的,又使议论达到形象化的艺术境界。最终,毛泽东主张的坚持革命的正确路线战胜了错误路线,使革命沿着正确的航道胜利前进,不仅渡江解放了南京,而且乘胜前进解放了全中国。 最后两句揭示了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相传金铜仙人因被从汉宫移往魏都而“临载乃潸然泪卜”,原句的含意是,天如果有情感,看到因辞别汉宫而哭泣的金铜仙人,也一定会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蒋家王朝的覆灭和中国人民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规律,革命人民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看着这红色的经典剧,内心真实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作为在新中国长大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中国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们,他们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甚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才换来了今天中国的蓬勃发展。我想,他们没有白白牺牲,看看现在的城市,看看现在人们的笑脸,看看现在我们富庶的生活…… 让我们热爱和平,渴望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破坏安定团结的一切活动,愿和平鸽衔着橄榄枝永远翱翔在祖国的碧海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