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是老子的名言。其中,大方无隅说的是,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老子的意图,是要引领人们到达至高至善的“无”的境界,无为即是有为,最大的无为成就最大的有为,任何事物在到达极限时,就会自然地走向它的反面。 如何到达这种自在自为的至极境界?家庭教育是否也会出现如此的胜境?回答是肯定的,只是这种境界需要极高的禀赋和极其艰难的修炼,往往可望而不可即,因而它的价值体现也往往不是实现的价值,而是追求的价值。 在家庭教育中,这种至高境界的追求集中表现在,不以外化的成败得失,作为现实目标的欲求;不以外显的愉悦快意,作为内在完满的趋向。既不依赖于也不反映在外在客观和内在主观的表象持存之上。 这种看似玄而又玄,不着边际的至高境界,在现实操作中,似乎失去了抓手,如入无底之谷。面临这种情况,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在理念上,应该认同其合理性和现实性,教育孩子日渐减损外在和内在的欲求。因为这种欲求,从表面上看,的确会带来动力,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动力,但这种动力来源,因其往往依附于可变易逝的外在和内在依存点上,在时间上则表现为阶段性和暂时性,在空间上则表现为限制性和有限性,在心理上则表现为易挫性和漂移性。可见,与其极力寻求各种各样支离破碎的依存点和支撑点,不如将其一个个逐渐抛却,心向回归到看似“无欲无求”,实则“大欲大求”的本真自然境界。这种境界才是宇宙世界的原初状态,虽然不能为人们直接感知,不是物化和人格化的产物,但正因其无形,才是不变永恒的宇宙本源,才给人类提供了永久的栖息地。 其次,在操作上,应该把理念的无形转化为现实的有形,也就是说,把无形的理念渗透到有形的具体事物之中。正如王守仁所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比如:将外在的知识视为自然的凝结,鼓励并支持孩子依其天性和能力方向自然发展。淡化学习成绩,淡化各种荣誉,淡化外在评价。注重内在积累和全面发展,注重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内在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内在的身心健康和道德人格等。这些有形的做法,是无形转化而来的,是至高无形理念引领下的有形回归,其意义远远高于有形本身。 钱穆说,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就是“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是相互感应的,最终融为自然之道。家庭教育在历经了客观、主观以及超主客观的艰难跋涉后,最终也溶为无为状态的自然之道。殊途同归,因为教育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最终也必将回归自然之中。
相关阅读:
大方无隅(一)家庭教育九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121
大方无隅(二)放任自足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40
大方无隅(三)强迫施与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63
大方无隅(四)成长比较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92
大方无隅(五)谋取功名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43
大方无隅(六)自我价值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469
大方无隅(七)道德人格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981
大方无隅(八)形而上学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337
大方无隅(九)执障破除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38
大方无隅(十)天人合一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