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透望远尘

[摘编] 品味-------三吉[也西湖品茗]汇编

  [复制链接]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4-18 21: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吉 发表于 2014-4-18 13:27
《百年孤独》——也西湖品茗(247)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 ...

年少时没想过学文学好,现在还是很崇拜所有会用文字表达情感、思想以及行动的人
三吉 发表于 2014-4-19 12: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吉 于 2014-4-19 12:55 编辑

记者采访李卫平教授的报道——也西湖品茗(248)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我是李教授的粉丝,除了崇拜还是崇拜。不敢佞加评论,只好转述。其中感悟,还是留待个人吧。本文转自中科大网页。原题《李卫平:审时度势 谋定后动》:

2010年3月,“千人计划”入选者、IEEE Fellow、原里海大学教授李卫平回到科大,出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在随后短短的几个月里,该院在人才引进、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领域全方位出击,令人充满期待。近日,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卫平教授。

缘份的天空

一份资料显示,1977年,李卫平从武汉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1982年赴斯坦福大学留学,1988年获得该校电机工程博士学位。他于1987年被聘为里海大学电机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1998年晋升为正教授。

李卫平与中国科大,颇有几分机缘巧合。1977年,高考刚刚恢复。当时的科大,声名显赫,但在高考中一帆风顺的李卫平,却差点与中国科大失之交臂。“当时我以为科大只招少年班和应届生,而我年龄比较大,已经参加工作了,怕不符合条件,我根本没有报科大。”李卫平说。当时,科大招生有一定的“特权”,在湖北招生的时候,科大的招生老师把所有的高分考生全部挑出来,一个一个上门问,你愿意不愿意到科大上学?“问到我的时候,我说我当然愿意到科大。我只不过当时是不敢报科大,所以我就这样来了。”

李卫平的太太是武汉人,也是77级的,她的高考成绩比李卫平略高一些,她考进了近代物理系,李卫平进了无线电系(现在的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我们俩都一样,她当时也没有报科大。”

科大让他们结缘。当时,从武汉到合肥,交通非常困难,李卫平与太太的相识、相恋,正是在从武汉到芜湖的轮船上。“都是去科大,同一天上船,刚好我们都在同一个四等舱,一问才知道,她去科大,我也去科大。”

本科生:能够更早地进入状态

李卫平深知,本科教育历来是科大的重中之重。他上任后,对信息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新想法。此前,信息学院的本科生的出路一直很好,大概有70%的本科生选择读研、出国。直接就业的不到30%,这其中,大概有7%—8%属于“主动待业”情况。就业的学生中,大多去了一些很好的公司。无论是在工业界,还是在学术界,科大的学生,总是“最好的”。读研的学生也是如此,说到学生,李卫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但李卫平考虑的似乎更远。在人才培养上,他现在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加强教学试验区的工作,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把思路放得更开一些,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接触面更广一些,使之创新能力更强。李卫平希望学生能比较早地开始实习、做试验,借以和企业界联系的更紧密一些,而不光是做作业、考试,“这样可以让本科生能够更早地进入状态。”

“说实在话,你在学校里面学的那点知识,等你出去之后,有多少用是很难说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面。同时要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深度的话,就不知道专业方面的内容。”李卫平希望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契合点,培养学生既有很专的知识,同时又有很宽的知识面。“尤其在工程领域,很多事情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遇到问题,怎么去解决,这可能是最主要的。”

再一个就是学校国际化的问题,学院正在着手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学生交流,比如交换生。“本科生可以在三年级暑假的时候走出去,学习一个暑假。国外学生可以过来,我们也有学生过去。”

研究生:沟通无极限

在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方面,李卫平认为,学生除了在理论研究方面发表文章,也应该具备比较强的动手能力,更要有一种交流和沟通能力。“研究生出去之后,如果在产业里面的话,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他不是光埋头搞技术的,很有可能是在技术管理岗位上。处在技术管理岗位,如果缺乏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技术工作做得再好,可能你也不能被领导认可,不能被市场认可。”李卫平说。

光埋头做事,说不清楚自己做的事情,你的目标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市场的需求在哪里?你定的技术指标的依据是什么?这都需要沟通和交流。这就是“沟通能力”。

沟通对科大的研究生尤其重要。李卫平的体会是,“即使你一直做基础工作,也要有沟通能力。因为你不沟通的话,领导不知道你做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另外一点,你要和客户打交道,跟支持你的技术层面打交道。在工作中,你要是说不清楚的话,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还有同事之间的沟通,每个人都有分工,但相互之间有接口,你描述不清楚,也是很麻烦。在文字上,要会写报告,要能发表论文,这种能力也是必须要具备的。”

李卫平介绍,他在斯坦福上研究生的时候,系里每年跟工业界的很多公司组织一次大型联谊活动,参加的公司实际上还是要交一些费用的(相当于会费)。来宾有些是高管,有些是技术主管,他们专程来听学生的报告。工业界借此来了解高校研究生在做什么,也等于是在面试学生,如果想知道学生的表达能力怎么样,当场就能听到并作出判断。

“四个一级学科都有动作”

中国科大向来以理科见长。信息学科等工科发展具备了良好基础,建设强盛工科,一直是校友师生的宏愿。信息学院现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一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下一步目标,首先是培育一级重点学科。信息学院涉及四个一级学科,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

“这四个一级学科都有动作。”李卫平强调说。

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信息学院要发挥自身优势,稳扎稳打,逐步向一级重点学科迈进。7月14日,由中国科大和中科院联合主办的2010年国际视频通信与图像处理学术大会在黄山召开。信息学院卫国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李世鹏博士和美国斯坦福大学B. Girod教授担任大会联合主席;李厚强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吴枫博士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Pascal Frossard教授担任大会联合程序委员会主席。

在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信息学院着眼未来,组建微纳电子中心。7月初,“千人计划”入选者、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林福江出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执行主任。9月18日,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联合共建的“微纳电子系统集成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研究中心主任由微电子研究所叶甜春所长担任,林福江教授担任执行主任。揭牌仪式上,学校向25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中芯国际、Cadence等公司的高管颁发了特聘研究员和国际学术顾问聘书。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立该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纳米电子时代的科技挑战,适应微纳电子学科领域系统化发展趋势,面向国家对集成电路的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微电子研究所和中国科大的学科优势,开展国际化产学研合作,进行微纳电子系统集成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创新。“我估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招一些人的话,那么一级重点学科是大有希望的。”李卫平表示。

在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7月10日,信息学院在西区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专门举办的信息通信控制领域学术论坛上,孙静教授(IEEE Fellow)、付敏跃教授(IEEE Fellow)、胡国强教授、陈智勇教授为到场师生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控制领域的学术报告,并与自动化系的老师们举行了会谈。之后,科大成功地申请到举办2012年控制领域里的CCC国际会议。

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也是可圈可点。7月8日上午,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坛在西区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高大勇、杨晓明、高虓虎教授及芝加哥大学的高家红教授等四位著名学者就生物医学工程的国际热点问题为到场师生做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7月8日下午,李卫平在信息学院会议室主持召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筹备讨论会”。副校长朱长飞、中国科学院院士伍小平、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田志刚与高大勇、杨晓明、高虓虎、高家红教授共同就“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的定位和目标、科研方向、中心的工作架构以及下一步工作任务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学院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始布局

前不久,信息学院被学校确定为综合改革试验区。7月9日,信息学院“创新发展专责委员会”正式亮相。李卫平院长主持了第一次会议。据悉该委员会由6位信息学科的著名专家组成。

另外,利用国外学术休假制度的特点,把国外一些知名教授请过来。“国外有一些知名教授,他们有学术休假,我们可以把他们请过来,到我们这里呆上一年,这样就比较有实质性的交流了,以前只是做场学术报告。”李卫平分析。

“美国的政策是这样的,如果他给‘学术休假’的话,美国的学校仅付一半的工资,另外一半工资是他要去的地方支付的。当然,这实际上是给教授的一个福利,即便在外面工作,学校还给他支付一半的工资。”李卫平补充道。

问题是,到中国来的话,美国教授一半的工资也是我们很高的薪酬水平了。所以,“这个方面要突破,这可能也是综合试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有一些老师或者是博士生工作做得很好,但写文章可能不清楚国际惯例,这方面国外教授是比较有经验的。把他们请过来,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跟大师讲席一样。帮助我们的老师或者学生改改文章,或者是提提意见。在薪酬方面,跟国际接轨,按时计酬。”李卫平说。

美国的学校,老师是没有暑假工资的,暑假的薪水是要自己设法解决。要么从他的研究经费里面拿,要么到外面去拿。“如果我们能够支付他暑假的工资,他就可能会来。”

李卫平希望,争取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教育部人才培养的经费,找到一些比较合适的地方,把研究生派出去。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一些,研究就能够更加前沿化了。

本科生教育管理方面,除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外,李卫平特别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以前可能有些矫枉过正,唱的高调很多,把人都唱腻烦了。但是不能没有道德教育。学生最基本的是做人。”

李卫平特别想在信息学院尝试一下,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让新生自己说,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人,要具备什么样的诚信,要有一个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如果违反的时候,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处罚比较合理。新生自己讨论,讨论完之后,给自己定一个规矩。

“我觉得完全没有道德标准是不行的,但绝对不能唱高调。我想把这件事情做实。”李卫平说。

                                         於十九日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三吉 发表于 2014-4-19 13: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吉 于 2014-4-19 13:26 编辑

李卫平:海归月余感怀——也西湖品茗(249)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本文是李教授刚到中科大任职时的记者采访,更多的是生活细节、回国过程和感触,值得一读,但必须注意,所有转载必须无条件的按原声明办理,否则,本人禁止以后进入本空间。

声明:《海归心声,非诚勿访》暨《海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访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新创基金会发布并拥有版权,欢迎转载但敬请保留此声明,并标注原文链接。
       记者:李老师,您何时到中国科大报道的?
       李卫平:2010年3月1日应是我正式到中国科大报道的日子。不过,3月1日我在微软参加每年一度的TechFest。我担任科大教授的第一件事情算是访问微软雷德蒙研究院,开完两天会我就回到科大了。
归国之路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科大?您原来是里海大学教授,也曾在硅谷创办公司,回到30多年前求学的中国科大担任千人计划教授,工资与待遇会有落差吗?
       李卫平:一次我在路上开车时陈长汶(786)教授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申请千人计划回科大,我很吃惊,当时并不能下决心全职回来。2009年3月,学校申请了千人计划,后来科大让陈仙辉教授与我出席60周年国庆观礼。陈仙辉教授在超导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观礼是理所当然;让我去观礼自然感到很大的压力,不回来是不行了(笑)。 之后我回科大访问多次,陈长汶大多都与我一道来。我们和科大校领导、教师们交流思想,感受到学校办好信息学院的决心。
       我们家庭包括两位老人在美国,一个孩子上医学院,另一个马上要上大学。以前全职回国支付家庭开销的账单会是问题。千人计划推出后,中国科大尽了很大努力,待遇由于有国内环境的限制,单纯的薪酬与国外仍有落差。我们双方都应尽努力,我想能满足家庭的需求即可。
       记者:中国科大对于海外英才的吸引力何在?若干年前已经有兄弟院校聘请您回国?
       李卫平:几年前有兄弟院校领导邀请我回国,但当时仍有限制,环境也较陌生。科大是我的母校,环境容易熟悉;据说有些高校行政部门比教授还牛。我体会到科大行政部门服务教授意识很强,这是科大很大的优势。
       记者:在科大的居住条件如何?您有两个孩子上大学,太太在硅谷。怎么说服夫人与孩子,让他们接受您远离家庭回国的想法?
       李卫平:中国科大分配了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千人计划政策是免费居住,满十年之后产权归教授。最近引进的教授回国都能分配到140平米以上的房子,这当然是科大的强烈优势。
       家庭是许多人难以回国全职工作的重要因素。我的情况是:大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医学院学习了;老二秋天就去上大学了。在美国孩子上大学,除了给他付账单以外,家长责任就算完了(笑)。
       很多学者难以说服夫人。夫人没工作好说服,一起回来就行。我太太是774的,三十多年前她进了近代物理系,这是当年最牛的系,而我只能进无线电系,因为她分数比我高。我们都知道科大女生有多优秀!她有自己的事业不能辞职,但我感谢她给予我的理解。我还要感谢刘万东教授(物理学院执行院长,774)。去年11月,科大代表团访问硅谷的招待会结束后我太太和刘万东他们一帮四系的出去聚会了。我对刘万东说,不知道你们有什么魔术,激起了她对母校的美好回忆。聚会回来后,太太给予了更大的支持。
中国有更多空间
       记者:您在科大一天怎样度过?
       李卫平:我现在暂住东区,到西区可以坐班车比较方便。周末上班走到西区也不远,因为天气也很好。很多教授买车了,我目前不考虑,虽然以前就常回国,我对国内开车有点发怵。
       记者:我们去年11月在硅谷见面,您是海外校友;而6月初再访硅谷,您的身份是科大信息学院院长。最近的经历最想分享给大家的是什么?正考虑回国的人们需要这种新鲜感受。
      李卫平:做任何事必然有得有失,你需要的是衡量哪边更重。如果想尝试事业上的新东西,国内机会很多,这是得。关键是要有ideas,不能老是只去complain。都知道国内有问题,但不能老是只提问题,不提solution。如果您有ideas与solution,中国会有更多挥洒idea的空间。我在里海时也有想法,但那里有几十年的规矩,不可能有太多空间给我去改。
       但中国思想比较解放:有ideas大家都愿意接受并支持。如果认为这个很重要,别的或许牺牲一点,例如自然环境、交通,要暂时牺牲一些。
       记者:海归人才回国往往担心会手续多,行政效率低下。您在学校两个月的感受怎样?
       李卫平:这个自然有。如果回国,需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肯定会有surprise。但应该分清这是系统的问题,而非针对你个人的问题。中国科大的优点是从上到下,实事求是。有什么不如意之处,同事们都愿意尽快改进。行政系统服务意识比较强,支持您实现idea,这是科大不一样的地方。
       科大氛围宽松、学术气氛浓;思想开放,尊重学者,愿意创新。愿意改革,也愿意支持外面的(和尚)。
       记者:您提到行政部门服务意识比较强,但我们都听到过师生对行政部门效率的抱怨?科大的氛围轻松,支持外来的和尚体现在何处?
      李卫平:我可以讲一两个例子。我回来之后想在信息学院新增一个岗位,专事对外关系。表达这个意愿之后,上下都非常支持。这非常可贵,这里没有人认为新设这种岗位,就是否定过去,是在批评以前的工作做得不好,科大校内的心态非常开放。
       在招聘时,我了解到科大17个管理岗位有7000人申请,学校领导到人事处都花了很多精力帮助我,我感到这是真正帮助解决问题。 我总的体会是不仅是领导,人事处员工们也一直提供帮助,让我不需要分很多精力处理行政事务,这非常独特。
       记者:这是不是因为您是院长?例如您深夜三点回校,司机还是来接送可能因为您是千人计划教授。
       李卫平:这可能是外面的怀疑。但校车队服务对普通员工也很好。昨天早上信息学院需要派车送清华大学余教授。我去专家楼送他时是9:28分,车还没有来,我有些担心。但司机在9:30时到了,一分不差,服务非常professional。这是信息学院普通同事联系的车,与谁的职务无关,我印象非常深刻。
加盟信息学院:最好的时机
       记者:2009年海归学者的意外身亡事件,使得海外学人对中国高校诚信产生强烈怀疑。请问您回来的两个月,科大是否兑现给您的工作与生活待遇承诺?
       李卫平:我认为科大基本上兑现了承诺,有些仍在执行之中。由于千人计划与以往的人才引进政策不一致。各地都会发现有的政策卡壳,没法继续。但科大没有这个问题,我发现问题就去搞清楚问题在何处,谁负责?那么你提出,事情就迎刃而解。我也建议,回国学者需要有思想准备,会有问题,但不要怕沟通,不要怕去问。至少是中国科大,上下都愿意看问题在何处,如何解决。
       记者:中国科大显然不是十全十美的,您有哪点不够满意。换言之,您遇到了哪些surprise?
       李卫平:我的合同写明实验室多少平方米,但目前尚未兑现。什么原因呢?因为中国科大信息学院双子座新楼仍在建设,落成仍需一年。但这一年不能不开展研究,现有的实验楼内肯定空间紧张,如果要去闹,肯定闹不出名堂来(笑)。我于是与同行们一块琢磨,希望找出solution。这时我们了解到第三教学楼信息中心一层有一间代培研究生机房,面积足够,但实际利用率较低(因为代培生多数也有笔记本电脑了)。我们于是向校领导提出协调,他们也认为比较周到,但还需要协调研究生院一下。 中间我也较忙,经常出差,还需要几个部门坐下来共同商议。
       实验室对我来说没有考虑到。如果说已经兑现了承诺,这不是事实。新楼建设转换期去抱怨科大不兑现承诺,也不对,因为新楼落成学校肯定兑现。而如能落实信息中心机房,就是我们的解决方案,对各方面都皆大欢喜。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海归学者要有解决问题的思想准备,不能凡事抱怨。
       记者:毋庸讳言,信息学科实力远低于校友的期待。信息学院引进海外人才比例较小;一度没有长江学者、百人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这会是信息学科人才选择科大的担忧,您怎么说服海归加盟,缓解他们的担忧?
       李卫平:谢谢您指出的问题,但目前恰恰是加盟信息学院最好的时机。
        首先,校领导真心实意支持信息学科,这是我本人做出回国判断的理由之一。我回国也感受到校领导从上到下很支持。其次,信息学院教师心态不排外,没人认为外来和尚容不下,同事们抱着水涨船高的开放心态。
       我认为海归学者也应该做好思想准备,我们面临的责任与业绩压力,要对得起我们的待遇,要做得更好。海归学者(即使不是千人计划),都有启动资金、房子分配,工资也可能高于校内教授,我们必然要回馈业绩。科大教师们非常朴实,你真做得好,大家认可你,不会有意见。
        选择信息学院,今天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国家政策有利;学校与学院一致支持。学院同事们欢迎海外人才,结成团队合作。而我本人也愿做出努力,我的经历让我会更好的理解海外人才的理念,沟通会比较方便。
        记者:刚才提到您正在建立实验室,您是否已招了研究生。您不做教授已有年头,重拾教职,优势何在?
        李卫平:我实验室已招了三位研究生了。前一段时间虽然没在大学做学术,我仍然处于技术前沿,这和别处不一样。我们在工程学界中提炼了很多科学问题,正考虑如何解决。我们一直在思考,重返高校,我很激动。——我对我们所做的学术研究有信心! 近年来,我也与国内学术界同行保持着密切联系,包括清华北大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同行。但熟悉国内funding的来源,我们仍需时间,好在千人计划提供了启动资金,我有信心。
       记者:您对科大年轻教师的学术水平如何评价,这段时间,您与在校学生有哪些接触,他们将是团队中从事研究的生力军。
      李卫平:我回国不久与学生们只有有限的接触,但即使出差在外,也从各个渠道听到对中国科大学生的称赞。前些天遇到素不相识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同事,他们也称赞科大学生好,很希望多招几个科大研究生。科大学生的信誉,在中国已有定论。而中国科大的年轻教师,工作非常踏实,不浮躁,扎实做事。当然他们对外交往需要加强,我发现同事们做了很多很好的成果,但不一定做了最好的展现,这点需要加强。
附:李卫平教授简介
       李卫平于1977年从武汉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1982年赴斯坦福大学留学,1988年获得该校电机工程博士学位。他于1987年被聘为里海大学电机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1998年晋升为正教授。
        因其对图像及视频编码算法、标准、及实现的贡献,李卫平当选为IEEE Fellow。在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中,他曾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主编(Editor-in-Chief)、学会会刊(IEEE Proceedings)客座编辑(Guest Editor)、数个技术委员会的主席、以及电路与系统协会学术会议多媒体及通讯课题主席。
       李卫平对国际标准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其中他提出的精细可调视频编码技术和图形自适应小波编码技术被MPEG-4国际标准采纳。他于2001年3月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上发表的论文“Overview of Fine Granularity Scalability in MPEG-4 Video Standard”被他引八百余次。他曾任国际标准组织(ISO)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成员、MPEG-4国际标准编辑、以及国际MPEG-4工业协会首届董事。
       李卫平于2002年辞去里海大学教授,加入硅谷八达网络公司,投入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分布式多媒体通讯系统的研发工作,担任公司副总裁和首席技术官。该系统于2005年通过了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的测试。他为研制成功该系统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李卫平2004年获国际标准组织(ISO)特殊贡献证书、2001年获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期刊主编奖励证书、2000年获 IEEE会议主席奖励证书、2000年获IEEE技术委员会主席奖励证书、1999年获IEEE期刊副编奖励证书、1997年获IEEE会议系列主席奖励证书、1995年获国际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会议最佳论文奖、1992年获里海大学优秀教学奖(Spira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1980年获中国科大首届郭沫若奖学金。
       李卫平2010年3月初出任中国科大“千人计划”教授并担任信息学院院长。
       声明:《海归心声,非诚勿访》暨《海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访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新创基金会发布并拥有版权,欢迎转载但敬请保留此声明,并标注原文链接。
       2010-05-17 原文网址: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782/
                                                                       於十九日午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4-19 15: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科生:能够更早地进入状态,培养学生既有很专的知识,同时又有很宽的知识面。
研究生:沟通无极限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4-20 16: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牛的李院长,希望他的教育理念给信院的孩子带来更大更广的发展天地!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5-18 22: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好久不见
三吉 发表于 2014-5-19 05: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生命——也西湖品茗(250)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好久没写了,一则有点忙,再则,心里有点乱,三则得了红眼病,四则,网线休息了几天,凑到了一起一个月了。想说的话倒是不少,先说眼前的吧。
       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好像是东北的一只美丽的鸟腿断了,被人救助,用木棍捆住好腿后,勉强挣扎起来,飞进了鸟巢,继续孵化他的鸟蛋,而不是其他。
       我今天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下这事:作为一个母亲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首先的本能动作是保护幼子,这是生命的本能。生命之所以存活、延续,就是因为生活的意义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延续生命——自身的和派生的。
      努力活着,这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佛教的一些教义,佛教不允许自杀。自己了断自身的生命,违背了自然的法则。
     一句偈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同样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面:春满风尘秋萧条,夏日酷热冬凛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万万事如意无一天。
     常怀一个积极的心态,看待每一天,每一天都是好时节,开开心心的活好每一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意义。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曾听说,信仰耶稣教,人们死后,亲属不是放声大哭,也不是默默追思,而是唱赞歌,祝福他上天堂,沐浴主的阳光。
     任何解不开的死结,都是我们的脑袋钻进了牛角尖,同时执着于这百折不回的顽固,于是悲剧发生。此时不妨从相反的角度想一下,常常得到不同的结果。  
     我想起了《巴黎圣母院》这是我很少看的外国小说的一个,也只是略读。对那位敲钟人很是不理解,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吧。这位敲钟人只是看着他美丽而殉情?最后的结局,似乎是生死相依的注脚——谁和谁生死相依?女猪脚可曾对他有过半分的动情?
      珍惜生命,好好活着,每一天的阳光都不一样,都有不一样的美丽——不信,咱们打赌,你可记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绝对不会有一样完全一样。这种不同,何尝不是一种值得欣赏的美丽?
                                             於五月十九日晨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4-5-19 10: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天都是好时节
lao90286 发表于 2014-5-19 12: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lao90286 发表于 2014-5-19 12: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国孩子上大学,除了给他付账单以外,家长责任就算完了(笑)。
在中国孩子上大学了,除了账单,还办了个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17 18:21 , Processed in 0.1895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