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分
-
- 科币
-
- 工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8-19
|
看着这样的题目,感慨,其实以前也想过很多次,大家见仁见智,自说自话.
其实,我更想打个比喻来表述一些自己的想法:孩子的人生路径,前1/4大约都是父母替他们规划形成的,由于人性,他们应该是沿着较稳妥的方式发展的,而在其个体即将独立的关节点上,大家都面临着重大抉择.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做什么想的家长?以植物举例,是要做青松似的家长呢,还是栗子型的,还是蒲公英型的,青松为乔木,以近距离繁育为主,可让子体留在附近适宜的生存环境中,也可庇佑子体,但有个忧虑,就是树下长不成树,栗子让种子流落在不远处,在适宜条件下,靠种子自身的努力由幼弱到长成,有夭折的风险,但一旦长成即可自立,蒲公英则希冀孩子借着流动的气流到达最远的地方,生根成长,当然这比喻并不全面,应该还有其它的方式,我想表达的观点是,要看孩子更象哪类种子,就给他最适合的生长方式,有可能选错的,但这是个体生存成本决定的,不能一点风险都不承担,总之,他(她)越象适合哪种,我们就让他(她)选哪种,这就行了.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