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报】让科学研究产生“1+1远大于2”的效果 2020-06-05 [url=]分享到:[/url][url=]QQ空间[/url][url=]新浪微博[/url][url=]腾讯微博[/url][url=]人人网[/url][url=]微信[/url]
——记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李振
俞书宏院士指导学生进行新材料研发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大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该奖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今年是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评选之年,评选表彰10个奖牌团队,300名奖状个人,其中包括30名奖章个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应该志存高远,坐得了‘冷板凳’,专注一个方向,坚持做从‘0’到‘1’的原创性工作;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围着‘帽子’和‘票子’转;其次,要积极与同事及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开展合作,不要固步自封,科研上的交流合作常常会产生‘1+1远大于2’的效果。”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安徽省科协十届委员会常委俞书宏对青年科研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殷切期望。 俞书宏长期从事无机合成化学研究。近年来,建立了人工仿生合成珍珠母、人工木材、人工盔甲等多级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阐释了其生长机理,发现了无机仿生材料跨尺度合成的新途径,在无机化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生命体系如软体动物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创造了诸如珍珠母等性能卓越的矿物材料,如何仿生制备人工珍珠母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俞书宏以取向冷冻干燥获得的壳聚糖基体框架诱导矿化,创立了介观尺度“组装与矿化”相结合的合成方法,首次成功矿化合成了人工珍珠母,解决了这一世界公认的难题。 他开拓了面向实际应用的纳米结构单元的宏量制备、宏观尺度纳米组装体的制备与功能化的研究,成功实现了多种纳米结构单元的宏量制备,研制了系列具有优异性能的宏观尺度纳米组装体材料。相关工作被Nature、C ENs等选为研究亮点。 他曾以第一完成人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获得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自2014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作者。培养的学生中有多人获全国优博、中科院优博和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于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徽科技报》(2020年06月05日08-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