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婉婉)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在该校俞书宏院士课题组参与合作下,新型手性无机纳米材料合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类新型手性无机纳米材料被成功设计合成。该成果已在线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手性材料在推动生物标记、手性分析和检测、对映异构体选择性分离、偏振相关光子学和光电子学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手性纳米材料在环境稳定性和导电性方面通常存在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探索新的调控机制并构筑新型手性纳米功能材料是突破这一科学瓶颈的新途径。 中科大俞书宏院士课题组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研究员课题组、多伦多大学Edward Sargent教授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人员基于材料间接触角与异质成核生长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双缓冲层设计”合成策略,通过次序引入中间缓冲层改变材料间的界面能差异,从而解决了传统半导体材料与磁性材料间的晶格和化学失配问题,巧妙地实现了磁性材料在不同半导体特定位置的选择性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在纳米结构中引入局域磁场可实现对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的有效调控。通过构筑这类新型磁光纳米材料,能够实现磁诱导光学活性。该方法具有高度普适性,为今后设计开发手性光学活性纳米材料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这种新型磁光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成功开发使得在室温下的各向异性铁磁性以及自旋操控成为可能,从而有望为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技术提供新的材料平台。
安徽日报2020年3月16日5版
[color=rgb(255, 102, 0) !important]http://app.ahrb.com.cn/ahrb/layout/202003/16/node_05.html#c138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