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2|回复: 2

[转帖] 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复制链接]
秋枫 发表于 2016-5-19 16: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2016-05-17 08:4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高等教育·建设一流本科】

  开栏的话

  在全面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之际,本周刊专门推出“建设一流本科”专栏,以期在这一意义重大的改革进程中,通过理念的探讨、实践的交流,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中的关键短板——本科教育的质量提升。一个大学对待教学和本科教育的态度,标志了其成熟水平。其实早在1986年美国也曾提出“本科教育重建”,30年来围绕这一理念,美国走出了精彩的一流大学之路,期待我们开辟的研讨和交流之地,能助力中国大学的一流道路。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2015年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再次明确,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中心、是根本,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的存在价值。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都聚焦人才培养,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世纪之交,美国有关机构发布了《本科教育重建——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等等。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从世界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各国无一例外都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并为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这些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发挥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从教育对象特点看,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些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力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解决我国高水平大学发展中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总体上看,我国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一些学校包括高水平大学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实际、脱离时代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相对陈旧单一;实验、实习、实训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

  一些高校在办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比较突出,领导对本科教学工作重视不到位、教师投入不到位、优质资源保障不到位。一些高校要特别注意防止三种情况,一是防止只重视学科建设而忽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侧重于知识体系的继承与创新。专业建设是社会需求与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结合,侧重于专门人才的培养。一流学科是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但不等同于一流教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要把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相结合,使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专业建设成为有机统一体,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二是防止只重视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特点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以及科研项目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一些高水平大学无论校方还是教师都十分关注研究生教育,但对本科教育却不同,我们不能只重视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要看到,一流本科教育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没有一流本科,也难以实现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三是防止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和策略,一些高校实施的面向少数学生的改革实验班,集中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培养,努力使他们当中成才率、成“大才”率高,这十分必要。但同时,要将实验班先行先试的教学改革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使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这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着力深化教学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水平大学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这一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各校的情况不同,改革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有几项任务是共同的。

  更新教育理念。目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差距。结合我国新时期大学的使命和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改革趋势,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更加注重创新性,加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更加注重实践性,加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加注重选择性,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更加注重适应性,培养学生在未来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各项能力;等等。总体而言,大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国家社会需求,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不同学校办学定位,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改革理念不仅是改革设计者的,更重要的是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理念和实践探索。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目前各高校积极行动,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总体看,还在起步和推进阶段,一些高校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有偏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贯穿到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教学全过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应着力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重新修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学校的各类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课都应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教育资源,与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共同构成完整有机的课程体系。应着力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鼓励教师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这是高水平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最大优势,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应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改革单纯知识考核、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简单做法。着力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和支持休学创新创业的制度,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高校要根据国家发展需求、科技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优势,制定好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积极设置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急需的相关专业。高水平大学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急需人才的重任,要结合实际,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努力适应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寻求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不断提高传统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社会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制度创新。我们要着力完善这个机制,把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聚集、转化为教学资源。着力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争取用人部门自始至终参与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行业和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进一步探索多种形式的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促进政产学研深度结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着力加强综合实训中心建设。整合校内资源,建设功能集约、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着力建立健全高校教师与实务部门专家双向交流机制。一方面,积极吸引更多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研究、实践经历,特别是支持实践教学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提升国际交流合作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水平大学师生和教学资源的跨国流动已成常态,要进一步提高水平。在人才培养标准上,一些学科专业要积极稳步推进国际实质等效标准,促使我国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水平。还要看到,一批世界高水平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高校要认真研究和科学借鉴,结合国情和校情探索这些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实践。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水平大学要主动适应,积极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趋势。当前,主要有三项重要任务:一是建设课程。学校要积极组织、鼓励和指导支持教师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建设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使更多学生共享名师名课,也让更多中国优质课程走向世界。二是加强应用。积极探索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积极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三是创建制度。要积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和学分互认等配套管理制度。

  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大学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十二五”期间,有19所高校在数、理、化、生、计算机等领域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建立了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计划”,改革、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学习、研究。各校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茁壮成长。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拔尖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领跑学校整体教学改革,促进整体教学水平提升。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狠抓工作落实

  做好顶层整体设计。当前,高校正在修改完善“十三五”规划、制订“双一流”建设方案,都要把加强一流本科、深化教学改革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其中,提出明确的目标、政策和举措,整体推进,配套实施。

  落实主体责任。要进一步明确,高校主要领导是本科教学工作的责任主体。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部署本科教学工作,积极、务实、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高校要加大对本科教学工作和改革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形成系统化、高强度、可持续的支持保障机制。一是支持优秀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和通则。必须非常明确,高校教师“老师”是第一身份、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上好课”是第一责任;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师评聘、奖励、考核、监督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追求卓越。特别要重视引导一流教师为本科生上课,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都要站上本科讲台,不但开研讨课、举办讲座,还要为本科生完整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二是对于院系和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大学的校领导们其实还是拥有大量可支配、可利用的资源,关键看是否足够重视,是否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三是一流资源要配置给本科教学,除了确保本科教育所需经费,还要努力聚集更多优质资源,使学校一流学科、一流科研、一流成果转化为一流的本科教学。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机制和质量文化。要努力建立、完善学生、教师、管理者和社会用人单位等多角度评价教学质量的制度;建立通过自我评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建立教师、学生、管理者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的质量文化。

  (林蕙青,此文摘自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2016年5月6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厦门大学联合主办的“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trueturn 发表于 2016-5-19 19: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把创新创业并在一起提了,然后又提到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的《本科教育研究报告》,我不知道教育部的导向是什么,就是在美国,其它一流大学和斯坦福也是很不同,斯坦福地理位置特殊,有创新创业环境。而其它一流大学比如东部的麻省,耶鲁等还主要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本科教育和斯坦福本科教育目标方法等不一样的。中国高校的环境和美国东部的一流大学环境相似,斯坦福的《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可能并不适合我们。
zhulinfeng13956 发表于 2016-5-19 19: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教育是个失去方向的教育,一会儿学这个,一会儿学那个,心无定见,就目前来看,对一流的定义和教育的平衡还没有清晰的思路!教育是整个民族的精神物化,只有透彻把握历史社会以及人性的本质,更好的释放国人的智慧,一流自然会不期而遇!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16 07:10 , Processed in 0.1811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