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07|回复: 3

【学习时报】郭永怀:把生命献给我国核事业

[复制链接]
tuixiuustcer 发表于 2021-6-12 20: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uixiuustcer 于 2021-6-12 20:27 编辑

2021年06月10日

【学习时报】郭永怀:把生命献给我国核事业

董大伟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先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0年留学加拿大,194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6年起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任教。1956年回国后,参加规划我国力学发展蓝图,在空气动力学等力学学科建设及培育力学人才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先后领导、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和试验工作,解决了核弹研制和试验中力学方面的许多重大难题,且在推进核弹武器化方面有着突出贡献,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在核弹、导弹、地球卫星三个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郭永怀海外研学十六载,异域扬名时却毅然放弃优越条件,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如愿返回祖国的怀抱。他扎根大漠五春秋,隐姓埋名却又无怨无悔、风餐露宿而不轻言放弃,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科技报国守一生,在遭罹空难的生死关头,仍不忘将国家核机密文件死死抱在怀中。文件完好无损,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冲破重障:赫赫金凤终还巢
1956年9月,伴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从美国向西驶向中国。船上,几位中国科学家欢欣鼓舞、喜极而泣,其中一位便是郭永怀。学成归国尽早报效祖国,郭永怀海外研学十六载,日思夜想的就是这一天。而这一天却实属来之不易!
1940年9月,郭永怀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1年5月,郭永怀又奔赴当时的国际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汉姆航空实验室,师从著名航空大师冯·卡门攻读博士学位,投身影响他一生的空气动力学研究。1945年,他以有关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他受聘于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任教。之后他同钱学森一起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为人类突破“声障”难题即跨声速飞行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跨声速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博得了世界公认。为了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新难题,他尝试运用并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形成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即国际社会公认的PLK(庞家勒-赖特希尔-郭永怀)方法,并在多个学科广泛应用。
1956年,47岁的郭永怀不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而且已经是享誉国际的知名科学家,尤其是在与航空工业密切相关的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方面有着瞩目的学术成就。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再次引燃郭永怀科技报国的初心。听到这个消息,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恨不得马上投入新中国热火朝天的建设浪潮当中。谈起回国原因,郭永怀 1957年曾在《光明日报》撰文写道:“这几年来,我国在GC D领导下所获得的辉煌成就,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认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令郭永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应用数学和空气动力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和国际声望,却成了学成归国的羁绊。当时刚成立的新中国和美国关系十分紧张,在两国这样的外交关系背景下,美国政府绝不允许像郭永怀这样的知名科学家回到母国。
久旱逢甘霖,一个好机会终于来了!
由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的据理力争,美国政府在1955年4月4日正式宣布撤销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的命令。苦等了6年之久,郭永怀终于看到了回国的曙光。即便如此,回家的路也并没有像他想象得那么顺利。但为了回到祖国,郭永怀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哪怕是自己视若珍宝的科研资料和讲义手稿。
据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回忆,回国前夕,郭永怀曾两次烧毁自己积累十多年的科研资料和讲义文稿。一次是在自家院子里,郭永怀亲手烧毁了自己一大批科研资料和讲义文稿。还有一次是在康奈尔大学同事为郭永怀举办的饯行野餐会上,他当众烧毁了自己一部即将完成的书稿。这样的举动,让在场的美国同事惋惜不已,也曾让李佩倍感不解。
直到后来,他们登上回国的邮轮,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几个工作人员检查他们的行李时,李佩才恍然大悟。在此之前,郭永怀的师兄钱学森回国时,就是因为携带一些科研资料而被滞留美国多年。没有了携带科研文稿被扣留的麻烦,美国政府方面的检查终归是有惊无险,他们再也没有阻挠郭永怀“回家”的理由了。
1956年11月,郭永怀一家终于抵达广东罗湖口岸,踏上了阔别16年的家园故土。双脚踩在这片熟悉而又崭新的土地上,他感到无比踏实、前所未有的自由自在,他已经作好施展才华的准备。
临危受命:“两弹一星”功勋著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发展壮大独立民族工业体系急需一大批力学人才和力学专业机构。郭永怀甫一回国,便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力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事业中,先后负责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筹建、制订新中国“十二年科技规划”中力学学科规划等工作,为我国近代力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际局势的新变化,让郭永怀的人生轨迹同国家命运一道,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抗美援朝战争和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期间,美国多次威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面对美国的一次次核讹诈、核威胁,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究原子弹。屋漏偏逢连夜雨。1960年,苏联政府突然决定撤走所有在华技术专家,并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这一重大变故,让中国依靠苏联老大哥发展核武器的美梦化为泡影。
郭永怀便是在这样的危机形势下,接受党中央和国家安排,临危受命,投身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美国的核讹诈、核威胁,苏联技术专家撤离中国等诸多事件,也让郭永怀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报国的志向。
1960年,在钱学森的大力推荐下,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院(后改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专门从事我国核武器研制,同王淦昌、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其中,王淦昌负责物理实验,彭桓武负责理论设计,郭永怀负责力学方面的技术领导工作,具体主要负责核武器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环境试验。
1963年,为了加快核武器研制步伐,中央决定在青海建立核试验基地,郭永怀等一大批专家从此隐姓埋名、扎根大漠。从那时候起,已经年过半百的郭永怀,不畏条件艰苦和气候恶劣,忍受克服高原反应,跟年轻人风餐露宿、同吃同住同工作,坚守在爆炸试验现场。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为了这一刻的来临,郭永怀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等待了太久……
关于郭永怀对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的贡献,我国核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曾给予这样的评价:在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时,郭永怀提出了以“内爆法”原子弹为主攻方向,并领导大家建立了爆轰过程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同时还出任场外试验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经常深入现场指导爆轰试验,为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的突破付出了大量心血。郭永怀十分重视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领导开展了核武器的总体结构设计、环境模拟试验等与力学相关的工作,建立了一整套设计、试验方法和试验设施,为核航弹试验、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氢弹试验等一系列重大试验的安全与成功,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长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永怀为我国航天事业初期的发展也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在我国核弹、导弹、地球卫星三个重要领域都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积极倡导我国发展航天事业,参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参加重大技术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组织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包括回地式卫星)的研制工作。1965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启动,郭永怀负责的便是“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郭永怀不幸去世两年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也算是对他在天之灵的莫大告慰。
以身许国:空难难撼报国志
科技救国、科技报国,是郭永怀 一生守护的初心,终生不渝的志向。
郭永怀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旧中国,外敌入侵、家国遭辱,让他青年时期便在心中埋下了科技救国、科技报国的种子。在国内求学期间,他便深切地感悟到,没有强大的军事工业实力,很难彻底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为此,他曾经“弃理从工”,放弃自己心爱的光学专业,转投与航空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力学学科。这也是他出国留学决心师从著名航空大师冯·卡门的重要原因。
1963年我国在青海建成核试验基地后,郭永怀出于工作需要,经常往返于北京和青海之间。为了保证像郭永怀这样的科学家的安全,中央领导特别叮嘱他们尽量不要乘坐飞机。但为了节省时间加快科研和试验进度,郭永怀经常选择乘坐飞机往返北京和青海之间。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一次来到青海核试验基地,为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发射试验做准备。12月4日,他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便让人赶紧联系飞机,急匆匆从青海赶到兰州,换乘飞机连夜赶回北京。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与大家的再见竟变成了永别。
12月5日凌晨,当飞机在北京的机场缓缓降落时,飞机出现了严重故障失衡坠毁,郭永怀不幸遇难。搜救人员在飞机残骸中找到郭永怀的尸体时,发现他跟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将他们分开时,现场的工作人员震惊了。两个人怀中紧紧抱着的是一个公文包,里面是保护完好的核武器绝密资料。在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0天,1968年12月25日,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郭永怀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誓死保护好事关国家安全的绝密资料。郭永怀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被追认为烈士。1999年,郭永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7月,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这颗夜空中耀眼的巨星,永不陨落!
《学习时报》(2021年6月9日07版)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闲庭漫步 发表于 2021-6-13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永怀——这颗夜空中耀眼的巨星,永不陨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蒲松龄 发表于 2021-6-13 18: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心中的伟人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口一乐 发表于 2021-6-14 15: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年过半百的郭永怀,不畏条件艰苦和气候恶劣,忍受克服高原反应,跟年轻人风餐露宿、同吃同住同工作,坚守在爆炸试验现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2-1 13:34 , Processed in 0.1915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