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心蓉儿 于 2021-6-9 11:48 编辑
由于疫情原因,为了避免给在校师生和学校带来隐患,大一上学期来合肥看孩子时均未尝试申请入校,但“近距离感受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强烈,想必大多20级家长跟我一样对此心心念念且无比期待。每当科大学生家长(简称“科学家“)群中有分享的校内照片,我便会“按图索娃”,并在脑海中想象校内的美好,虽每次都未能如愿找到自家孩子但从未气馁,这也许就是中年老母亲的“通病”吧。 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疫情有效的控制措施,且我们积极响应新冠疫苗接种,我们得以按照原计划5月底前往中国科大与孩子见面聊聊并得到了进校批复。收到班主任发来的入校审核通过信息时,我便给自己此行多派了一项任务:趁着本次难得的机会,争取拍遍能到达的校区,将我所见所闻及时分享给其他没进过校园的科亲们以及对中国科大充满向往的21级学生家长朋友们。 29号一早凭着“人员入校申请审核通过”电子凭证,在东区中门由工作人员复核后便顺利进入了东校区,当时的心情犹如新生报到般雀跃。东区中门位于金寨路,是中国科大1970年初迁到合肥时的校区,故常被称为老校区。
迈入校园映入眼帘的除了郁郁葱葱的林荫道,便是中国科大建校40周年之际,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中国科大的题词:“面向二十一世纪,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科大西校区北门背面也刻有这一题词。据说每年毕业季与该题词合影留念的科大学子络绎不绝。 在郭沫若广场西面是在家长群里久闻其名的USTC 1958咖啡厅。据说从前它是科大艺术中心,科大60周年校庆时将其改造成校园咖啡厅,其中USTC为中国科大英文名缩写,1958为创校年份。 咖啡厅虽然不大,但静谧的环境、小资的布置以及空气中弥漫的咖啡+甜点的味道,让很多科大学子都非常喜欢来此自习和放松心情,凭学生一卡通在此消费还能享受8折优惠待遇。 入校当天上午我们正是在此偶遇了我家娃,哈哈~-~ 咖啡厅晚上营业到20:30便打烊了。
郭沫若广场 “郭沫若奖学金”是用以激励科大莘莘学子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是新中国第一奖学金,也是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每年校领导都亲自为获得 “郭沫若奖学金”的学生们在郭沫若广场颁奖。广场北面矗立着郭沫若先生的铜像。
广场东面是刻有校歌和“理实交融,红专并进”的校风纪念碑。“永恒的东风“校歌是由一代文史巨匠郭沫若在1958年建校之前写成,经周恩来总理修改,并由音乐家吕骥谱曲。
广场附近还有原科大教授及副校长钱临照院士的铜像 以及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铜像。华罗庚参与了中科大创办之初的筹建工作,主持创办了中科大数学系并亲任系主任。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的前身数学系于1958年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亲自主持创办并任首任系主任,关肇直、吴文俊、冯康、龚昇、王元、万哲先、陆启铿、石钟慈、林群、张景中、陈希孺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两位中科院院士,一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六十多位在海外著名高校工作的数学家,二十多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穿过广场一眼就看到了赫赫有名的少年班学院。197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大经过考试选拔智力超常的少年进校学习,探索在少年中成功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经验。首期少年班21人,平均年龄14岁,年龄最小的谢彦波仅11岁。少年班让很多学神年少成名,比如庄小威、骆利群、张亚勤、尹希、曹原、陈杲、陈云霁&陈天石兄弟,等等。 1985年9月,为把少年班成功的经验向普通本科教育推广,中国科大仿照少年班办学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零零班”)。少年班与零零班统一管理,共同培养,学生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未完待续~~
file:///C:/Users/CNSHZHE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0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