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单位组织去三河旅游,虽然那里是我的老家,可我却多年未去,欣然报名。 春寒依然料峭,柳芽初绽,旅游者的眼中自是与以往感觉不同,那原本熟悉的乡情乡音似乎都披上了一种新的色调,原来美是到处存在的,但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那寂静的小巷,地面铺着青石,一块一块几乎被岁月的风雨打磨的快要透出人影,两边的墙几乎看不见,都是长长的木板,分不清哪里是门那里是墙,几乎都是关闭的,估计大部分不想被游人吵到,只有一些开着的门,显然是一些店铺,摆放着一些诱人的小玩意儿,各种手工制品,各种土特产。刘同兴隆庄里面光线非常的阴暗,不知为什么不开灯,是为了制造某种效果吗,不得而知。各种蜡像摆在两边,似乎回到了远古时代,我就是那前来买米的女子,伙计的吆喝声,账房的算盘噼啪作响,银子落到柜台上的清脆的响声。我流连于银器柜台,看着那迷人的首饰,羡慕万分,拿来试试,又舍不得口袋里买米的钱,最终放下,一步三回头。 庐剧戏台搭在广场上,又恍惚记起小时候,挤在大人们中间看戏子们一个一个上台亮相,总是踮起脚尖,盼望者哪天个子长高了,就不用那么辛苦地翘首而观。记得会在晚上,邀几个小朋友一起演戏,我们都会抢着演小姐的角色,那宽大的袖子只有用毛巾来做,至于裙子只能用被单,床则变成了高高的舞台,仿佛正在演绎着一段人间的传奇,自己变成那倾国倾城的貌来,期待着多情的才子的到来。也不会害羞,大人有时会聚到一起,说唱一唱让我们看看,就大方地唱将起来,引来一场笑声。再看舞台上依然是青衣小帽,浓墨重彩,可我们的脚步却无法停留。因为我们只顾看,与大部队走丢了,只好大踏步地向前追。绕来绕去,终于到达杨振宁故居,已经是满头的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