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尧:可能很多别的高校的招生组也借鉴了科大招生组的经验,也是做得更加细致。这样是对学生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范煜:我这两年也参与我们学校本科生招生的志愿工作,已经当了两年志愿者。我们在接受培训的时候一直强调要以学生为本,起码不要去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给他提一些建议,不一定要让他报科大。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范同学现在学的是近代力学系,从事的是物理基础研究。从世俗的观点来看,比如一些应用性的学科会更好找工作,会挣更多钱。但是范煜同学一直坚持这个学科,并且博士也选择了这个领域,我想听一下范同学的想法。
范煜:我们力学开一句玩笑,力学,力学就是研究怎么给力。力学的确是一个基础学科,但它同时也衍生了很多应用型的学科,包括机械、土木、桥梁、航空航天,这些专业现在别的学校都非常常见,也非常好就业。当然力学学科作为一个基础的学科,现在在许多高校也不存在这样的学科。我当时是两个想法:
第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学里面的学习还是学一些基础学科比较好,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变化非常快,社会日新月异,比如今天这个行业比较热门,有可能过了一年就变成冷门的行业。就是想学一些基础类的学科,比如我学的是力学,将来我可以投身到任何一个关于力学方面的行业,包括机械、土木、制造、车辆工程等等,这些我都可以进入。
第二方面,我现在继续读博士,将来把力学作为自身研究的一个工作来对待。学习是为了学习基础学科,但是做一个基础研究,不像进入应用领域那样,能马上挣到很多钱,能找到一个非常体面、非常好的工作。我们有可能做一些基础的东西,这些基础的东西有可能不能马上转变为个人的利益,不能转变为一个现实的利益,但是它真的在某一个阶段或将来的某一个时刻,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如果我通俗地来讲,某一天你的名字能够进入到高中的课本里面。这个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也不要只关注个人眼前的利益,更关注学科的发展,包括社会的需求。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就一直选择,不管是学习到研究生阶段的工作,都是选择力学这样一个基础学科在做。
主持人:科大的同学已经表现出了崇高的理想,以及非常好的风骨。非常高兴今天能听到科大同学分享这些研究的经历。
以前有一个笑称,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报科大。科大不要命的在里边学习吗?
范煜:这个有可能是家长、考生们的一些误会,“不要命”其实有很多方面,并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非常苦,包括物质上面物质条件是不是非常苦,感觉不要命。当然不是这样,现在科大给学生提供的硬件方面的条件非常好的,我们学校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而且电费都是比市里面的电价便宜,学校会给学生有补助。
傅尧:还有24小时热水。
范煜:对,还有24小时热水。科大有一点做得非常好,而且一直在做,会给学生有一个隐性的生活补助。我们学校有校园的一卡通,会根据一卡通的消费记录,比如说我在食堂吃了30顿饭,但是每顿饭吃的非常少,他有一个额度,如果没花到这个额度,会隐性给你做一个补助,会自动充到你的卡里,非常有人文关怀。所以,在物质方面,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边条件非常苦。
主持人:正好是相反的。
范煜:对,正好是相反的。
傅尧:既然是精品大学,当然生活质量也是很精品的。
范煜:另外,在学习方面,有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再来念一遍高中等等,会觉得非常辛苦。其实真的不是这样,不要命其实体现在科大学生有努力拼搏、勤奋学习的精神。这样一种不要命的精神,我们去学习,去工作,包括刚刚方老师讲的,不管去任何领域,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精神,这是科大给予我们的,也是科大的一个氛围。这个“不要命”恰恰是一个褒义词,我们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有可能我们现在这一代人,我是89年的,90左右的这代人是独生子女,有的时候贪图安逸,但是在科大这样一个环境里接受这样一个锻炼,将来在社会上不管做科研也好,做其它行业也好,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因为我们在这里能得到不要命的锻炼,而且是自愿、自发的锻炼。
中科大[微博]15%出国学生可选择全球排名前10顶尖大学 主持人:谢谢。刚才不管是方老师分享的,还是范同学分享的,都提到了科大的学习,不知道科大的课余生活怎么样,范同学能不能介绍一下?
范煜:科大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大家有可能觉得做理论研究的或者是科学技术的学生,有可能都是科研宅男,或者是一群学霸,但是其实恰恰相反,科大应该说整个课余活动非常丰富的,一方面我们学校大概有一百左右个社团,关于文艺、体育、理论实践等等,各种各样的社团都有,你根据你的兴趣爱好,总能找到一个适合你的社团。而且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科大的学生其实有非常善于钻研的品质、精神,他在某些非自己专业的爱好方面,虽然是非专业的,但是就能做得接近专业水平,包括我们学校能联合合肥其它综合性的学校一起搞校园演唱会,科大是没有艺术类专业,但是我们学校就可以牵头做这个事情。包括我们学校的合唱团,在省里面的一些剧院进行演出,学生的社团还是非常不错的。
主持人:应该是很高的水平,到剧院里演出。
范煜:对,还有西洋乐团、民乐团,都会在学校里做活动。校园活动非常丰富多彩,根据自己的爱好,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社团。
另外一方面,学生不是宅男,非常喜欢走出宿舍,走向操场,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我们学校有合肥非常好的健身房,对学生免费开放。科大很重要的一点,科大的女生也很喜欢踢足球,科大有中国杯的女足比赛,这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我们学校虽然女生少,但是大家会办一个女足比赛,应该是属于我们学校最劲爆、上座率最高的,也是关注度最高的。
主持人:方老师参加过吗?
方璐:我没有参加,但是我经常看比赛。
范煜:一群女孩子,有些还会踩单车、腾空翻,真的巾帼不让须眉。课余生活非常非常丰富,还有一些志愿服务,科大同学的品质非常闪亮,也是因为我们做了这个学科,并不是让我们马上追逐一些利益,整个境界还是非常高的,也做一些志愿服务的工作,我们学校有芳草社这样一些公益类的社团,有一些学生会定点结对子,资助一些贫困同学。我这两年参加招生工作,也是志愿服务,我们从一个学长、学姐的角度去高中招生,也是为我们学校服务。还有一些公益,我们学校每年有科技活动周,到时对外开放,市民们都会参观,做一些志愿者,为市民做服务工作。所以,课余生活应该是非常丰富的。
主持人:非常有意思。
范煜:对。
主持人:请问一下范煜同学,你自己做这样的社会工作、社会服务,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范煜:科大的平台,从科研上来讲是非常高的,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机会,能够出像方老师这样优秀的校友、毕业生。有的考生可能就会想,我将来想多锻炼一下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将来有可能做一些社会工作,做一些公共领域方面的事情,这一方面科大也有很好的平台。就拿我的例子来讲,我大四的时候,参加了中国青年代表团,当时也是在钓鱼岛撞船事件背景下,中国政府组织了29个人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去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当时团里面有一个唯一的学生就是我。去了那边,我主要和日本的一些大学生进行交流,也提到自己一些专业的学习的东西,他们也比较感兴趣。包括我在科大,包括理想方面,包括社会的认识,因为科大是理工科的学习,应该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什么的非常公正,也不会非常偏激,和日本的一些学生交流也是非常顺利。应该说青年代表团就我一个学生,这样一个机会非常难得,主要还是依靠科大的平台,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同学们只要进入到科大这个学校,不管你将来想不想从事科学研究,这边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自己也都能争取到。
主持人:范煜以后打算做什么?
范煜:我目前在读博士,将来也是想做一些科学研究的工作,继续做科研。我自己现在做的方向,我是学流体力学的,我做的方向还是非常有社会意义的,是关于PM2.5,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雾霾现在对人们的生活包括交通、社会影响非常大,我做这个就是用新的一种方法去去除它,前期已经做了一些成果,感觉还是有些进展,也发了一些文章。我感觉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方面有些进步,做了一些贡献。另一方面,我感觉我这个选题也是对这个社会有非常大的意义。不只是做一些科学研究工作,我这个事情将来的方向也是有很重大的社会意义,跟我的理想也是相契合的。我就希望继续做下去。
主持人:谢谢范煜。问题回到傅老师这边,今天有两位杰出的校友代表来到这里,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下中科大的同学,这么优秀的同学,他们毕业之后的出路是什么样的?
傅尧:更正刚才范煜的一个小错误,我们近三年来,科大深造率达到了75%,也就是说本科生毕业的同学中,有75%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其中考取国外一流大学的比例是占到30%,留在国内,比如去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国内的其它大学和本校保研的同学,占到了45%。这一点要说的是,我们出国深造的同学,就像方老师,他们去的都是国际上最一流的大学去深造。我们有一个统计数字,其中出国的同学中15%的同学去了全球排名前10位的顶尖大学,每年像哈佛、耶鲁、加州理工、麻省理工,顶尖的高校都会招科大的毕业生。另外,50%的同学都是去到了全球排名前百位的优秀的一流的大学去深造,而且他们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实际上他们到当地没有生活的负担,而且都是进入了各自的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直接就业的同学会选择到国家机关,各个研究单位或者是全球500强的大企业、跨国企业去工作。实际上工作的地点还是比较倾向于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这些发达地区,主要是这一块。这是直接就业的情况。
更重要的,不光是刚刚就业的起点如何,还要看你十年、二十年以后,你作为科大的校友,它的发展如何。这些年中国科大的校友,给我们非常好的消息。首先,从科研界开始说,我们也知道科大是素有科学家的摇篮称号,我们培养的科研工作者最多,质量也是非常高的。我们从1963年到2013年,这50年来总共毕业了5万多毕业生,因为前面的毕业生比较少,总共在5万个毕业生里,产生了54位两院院士。所以,我们有一个称号,千生一院士,每一千名毕业生当中就会产生一名院士。而且最有趣的是,最近有些数据,让科大成为很多之最。比如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教授,是41岁当选的中科院院士,现在也是我们中国科大的副校长、教授。去年刚当选的谢毅院士,科大的教授、校友,46岁当选,也是现在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女院士。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邓中翰先生,是中星微电子公司的董事长,41岁当选,他是最年轻的中国的工程院院士,还有就是美国的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的庄小威教授,也是我们科大的校友,他当选院士的时候年仅40岁,是少年班的毕业生。
主持人:科大真的给人的印象是少年英才。
范煜:对。请允许我再把2013年发生的一些校友的获得的成绩再简要说一下。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科大的校友现在在科学界都崭露头角。另外,实际上在企业或者金融经济领域,也不乏他们成功的身影。去年科大讯飞总裁刘庆峰先生获得“201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大奖。很多我们的校友从事高科技研究之后,都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成为高科技的引领者。 我们学校的郭光灿院士获得2013年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我们的潘建伟院士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我们年轻的教授陈宇翱教授,也跟方老师差不多年龄,非常年轻的教授,作为首位华人获得欧洲物理学会的“菲涅尔奖”,从而成为凤凰卫视年度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的获得者。我们去年的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的5位获奖者,有2位都是科大校友。在去年的中国青年科技奖的99位获奖者中,有9位科大校友。去年获得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200位获奖者,有13位是科大校友。
主持人:谢谢傅尧老师,也非常感谢方璐老师以及范煜同学来到我们的现场,向我们介绍中科大的学习以及生活的情况。今天我们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2014年新浪教育的高招访谈系列节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