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34|回复: 10

[转帖] 亲历美国大学教学改革-别敦荣(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2-2-21 16: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我曾经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十余年,但却没有到美国进行实地考察,所以,尽管有疑惑,也找不到答案。2001—2002年,我受国家公派赴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出国前,我在心里盘算,这次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解开心中的疑团。到美国后,我利用可能的机会,遍访各类高校。不仅如此,为了了解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在波士顿学院旁听了两门本科生课程,与美国本科生一起共同生活了一个学期。访学期间,我还借助美国发达的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进一步研究美国高等教育。通过这些考察、研究,我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对一些知名人士的看法有了不同的见解,也更坚定了自己以往通过研读第二手资料所得出的很多结论。对错与否,和盘托出,供读者品味。
     美国有四年制本科大学和学院两千五百多所,注册本科学生七百多万。本科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支撑着近三百万在校生规模的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向下则是高中毕业生求学和两年制学院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首选通道。
    一、 本科教育有着广泛的包容性

    据说1969年秋,著名的“垮掉的一代”诗人艾伦?金斯伯格曾这样描述美国大学: 美国的大学就像一座巨型的仓库,用来储存年轻得还算不了成人、却年长到已不能算孩子的那一帮子人。如果说当时美国大学这座巨型仓库主要还是用来“储藏”年轻人的话,那么,今日美国大学可以说储藏了整个美国。在各种类型的大学课堂上,你所见到的不再全是一群稚气犹存的高中毕业生,而是包括了除儿童少年外各种年龄层次的学习者。不同年龄的学习者聚集到一起,大家不再局限于只是向老师学习知识,他们各自的社会和专业工作经验、不同的文化背景等都是相互学习的素材。
      美国的本科院校数量多、类型复杂。一般人所了解的往往是那些知名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等。其实,这些大学在美国高等院校中只是一小部分,甚至可以说,尽管他们是美国综合性大学的代表,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的整体水平代表了美国大学的最高水平,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代名词,但若从本科教育的角度讲,他们都只能算是整个美国本科教育的一个部分。除了这些研究型大学外,美国开展本科教育的院校还有四年制的本科大学和文理学院等。这些本科大学往往不如研究型大学出名,条件也不如研究型大学好,但面广量大,在美国本科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美国普及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这批本科大学和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实现的。文理学院在国外的名气虽然不如研究型大学,但在美国却有着极高的地位。我的一位美国大学教授朋友,她的女儿离上大学的年龄还有一段距离,我见小女孩聪明伶俐,便询问朋友将来是否希望女儿上她所在的私立的研究型大学。她的回答是,尽管上她所在的大学可以省下不少学费,因为学校对教工子弟的学费有优惠,但她却不希望女儿上这所大学,而是想让她将来去上一所文理学院,虽然上文理学院的费用不菲。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2-2-21 16: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掉链了?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2-2-21 17: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两年制社区学院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有着很大差别。我们很多人常常将美国社区学院等同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这是一个误解。尽管社区学院开设的课程有很多是直接针对社会需求的,有的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但总体而言,社区学院与四年制本科大学教育是一种相互交叉衔接的关系,社区学院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本科大学三年级插班,攻读学士学位。也就是说,社区学院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四年制本科大学头两年教育是相当的。这就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殊途同归”的发展道路。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是“殊途异归”的,因此,第一次选择最为重要,一步错,步步错。

    不少人认为,美国中学课程的难度不大,大学入学考试容易过关。实际上,这完全是站在我们的中学教育哲学的角度看问题。在我国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而且即便过了这条通道,也都是单行道,前方没有立交桥,背后狭窄通道的影响一直延展到单行道的尽头。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处境及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等教育的成绩。中学毕业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就决定了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处境,无论他在大学阶段怎么努力,成绩如何优秀,都不可能在大学教育阶段进行第二次选择。因此,中学生之间竞争残酷,中学教育不得不适应这种残酷的竞争,不断加大难度。在很多国家,只有到大学才学习的东西,我国中学生都已经学过了。这种片面加大学习有关科学文化知识难度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些事实还是引人深思的。比如,美国高中生能创造出足以抗衡微软IE的浏览器Firefox。中学教育水准不高,按理说,学生的文化科学基础是不牢固的,但为什么美国却能够在文化科学各个领域长期独占鳌头?记得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传播很广的帖子,说是1979年6月,我国曾经派一个访问团考察美国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如下:

    1.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翻掉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

    3. 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4.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

    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过20年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2-2-21 17: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到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如下:

    1.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2.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3.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样写的: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的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二十多年早已过去了,尽管中美在科技文化方面的差距已经缩小,但美国的科技依然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美国本科院校种类多样,层次各异,所以,几乎只要有求学需求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接受自己所希望的本科教育。全日制学生一般需要四年完成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有很多学生选择在中途暂停学业,或打工、或旅游、或到国外大学游学,以增长阅历,积累经验。那些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往往能够吸引优秀的生源,他们的选择余地很大,录取率一般不高,有的只有百分之十几或百分之二十几。但那些城市大学或一般的本科院校,其生源往往背景各异、程度悬殊。在有的大学,新生中未通过读、写和数学入学测验的学生比例达到80%左右,在招收了这些不及高中毕业水平的学生之后,学校不得不开设大量高中课程,为他们补课。因此,很多学生在学校一待就是七八年。在有的大学,学生在六年中能完成四年制本科学位的不到40%!但即便这样,大学仍然以能够为这些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骄傲。因为这些学生大都来自社会弱势群体,有的来自贫寒的家庭,有的来自移民家庭,很多都是家里、甚至家族的唯一一代大学生。这些学生获得大学学位后,便具有向较高社会阶层位移的基础。大学通过完成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履行了增进社会和谐的使命。

    美国成人大学生很多,这些人被称为非传统大学生。有些人能够坚持全日制念书,就在那些传统大学注册上学,很多人不能完全脱离工作,只能在职学习,就可以在网上在线学习。除了传统大学开办网上教育外,还有一批专职网络大学。比如,凤凰城大学就是一所网络大学(Univ. On?Line),它可称得上是全美最大的大学,有一百多个分校与学习中心,遍布全美各地。现有9.5万人在该校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开办的主要专业有: 商业与管理、保健与护理、教育学、信息系统与技术等。该校只有两百五十余名专职全时教员,兼职教师多达1.1万人。学生不脱产,编成8—15人一个小班,每门课不多于5周即可学完,全部在网上教与学,作业与考试都在网上完成。教师学生一对一地在网上答疑,培养成本只有普通高校的一半,深受社会欢迎。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2-2-21 17: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宽进严出保护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美国本科教育的包容性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实践。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宽进机制是实现本科教育包容性的保证,任何只要有高等教育需求的公民都可以获得他所期望的教育。但如果我们将宽进理解为所有学校的招生办法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本科院校类型多样、水平差别悬殊,每一类院校、每一种水平的院校都在社会上有其特定的招生人群,服务于特定的高等教育需求。

    美国本科院校的招生大致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那些水平较高的院校所采取的选择性招生的方式;另一种是那些水平一般的院校所采取的几乎是敞开招生的方式。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学生都要经过申请、审核、录取和确认等几个环节。美国政府对学生申请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可以申请自己希望就读的任何院校,是否录取则完全由学校根据自身的标准和要求,自主作出选择和决定,也就是说,招生、录取完全是学生和院校之间的事情,与政府没有任何关系。学生按照院校的要求提交申请和相关材料,申请材料一般包含高中成绩单、标准化考试成绩、推荐信、申请短文等内容。各院校一般都设有大学生录取委员会,其成员主要由各学科专业的教授担任,学生申请审查、录取决定完全由这个教授委员会负责。


    对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讲,学生从高三上学期起开始选择目标高校。一般而言,学生会根据自身条件、竞争情况、兴趣爱好等选择4—10所院校准备申请材料。申请的截止日期一般在元月初,学校经过近2—3个月的审查,于4月初开始陆续寄发录取通知书,并要求申请者在5月前决定拒绝或是接受录取。学校所寄发的录取通知书一般比实际录取人数要多,因为学生申请时大多会同时申请几所院校,而且也很可能同时为几所学校录取,所以,为了保证拥有充足的生源,学校常常会根据往常情况多录取一部分申请者。学生如决定接受录取,应缴纳数额不等的保证金,然后开始联系住宿以及办理其他手续。学校接到学生的回复后,立即开始调整招生计划,如果回复接受录取的学生数达不到学校计划的招生人数,学校会重新考虑候补名单上的学生。所以,美国本科院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持续的时间很长,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较为充分,学生可以在充分了解学校状况的基础上来提出入学申请。

    我在美国波士顿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的时候,发现经常有一拨又一拨的人在校园参观,参观的地点包括校园建筑、图书馆、计算中心等地,且有专门人员引领并作讲解。对此我深感惊诧。在我的印象中,外来人员到校园参观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自己在国内时也曾组织会议的参会人员到学校各处参观;来了朋友,也会带他们在校园各处走走,但如此频繁且成群结队有组织地参观却不曾遇见过。我带着疑问请教美国高等教育学著名学者阿特巴赫教授(Philip Altbach),他告诉我,在美国大学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这是各大学的主要招生策略。各大学有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常年负责联系和接待全国各地来访的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和亲友。通过这种方式,大学可以拉近与高中毕业生的距离,可以使他们对学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当然最终的目的是要使他们下定决心来校就读。阿特巴赫教授当时还告诉我,他不久前就曾经通过这种方式偕妻子一起参观了普林斯顿大学。闻言我更感诧异,因为我知道他的子女都已成人,大学毕业后均已就业。他见我疑惑不解,便解释道,各大学的招生宣传是开放式的,面向所有对学校感兴趣的人。只要与学校招生宣传部门联系,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到校参观的机会。与阿特巴赫教授谈话后不久,我就获得了一次参观麻省理工学院的机会。那是一个双休日,我到麻省理工学院去游玩。路过一幢大楼门口时,见一群人聚在一起,我正想绕过去,一位胸前挂着工作牌的先生迎上我问道: “先生,你想参观校园吗?”我正求之不得,便答道: “正是。”“那请加入我们吧!”那位先生接着说。就这样,我随这群人参观了麻省理工学院。尽管我以前曾几次到该校游玩,但那都只是自己随处看看。这次随参观人群着实“领略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伟大”之处。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不仅参观了学院各种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而且借助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了学院的办学理念、杰出成就和最新工作进展等。比如,当时工作人员就很自豪地向参观者介绍,学院将有一幢新的学生宿舍于秋季学期开学前竣工,到时学生住宿条件将会大为改善。不难理解工作人员向参观者炫耀这一工作成就的意图!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2-2-21 17: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各种方式对学校进行充分了解后,申请人便向自己钟情的学校提出入学申请。申请人和学校双方在录取和接受录取问题上居于平等的地位,申请人有申请权和接受录取的权利,学校有录取的权利。在正常录取之外,美国高等院校还有一种提前录取方式。提前录取的运作与常规的录取有所不同。提前录取分两种: 一是提前决定(Early Decision);二是提前行动(Early Action)。二者的区别在于申请者与申请学校所签订协议的限制性上。如果学生决定参加提前决定,那么,从高三学期一开始,他就应该已经决定一所想要申请的学校并着手准备申请材料以及参加“学术水平测验”。他必须与该校签订一份协议,声明两点: 第一,自己只申请该校,没有与第二所学校签订类似的协议;第二,如被录取则一定入学。即使以后又被其他学校录取,他也会拒绝其他入学邀请。提前录取的申请截止日期一般在11月上旬或中旬,学校在一个月左右给予答复。这样,如果学生的提前录取申请被拒绝了,他仍有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向其他学校提出申请。对于被录取的学生来讲,申请过程也就结束了。

    提前行动与提前录取的差别在于学生与学校所签协议的约束性。从时间上讲,提前行动和提前录取基本上是相同的,学生在11月提交申请,学校在12月给予答复。但是,在提前行动中,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协议并非约束性的。也就是说,在收到录取通知后,学生仍可申请其他学校,并于次年5月作出是否接受或拒绝该校的入学邀请决定。实行提前录取和提前行动的主要是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学校。实行提前录取,对学校来讲,一方面能够保证生源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入学率;对学生来讲,则可以较早地确定到一所比较知名的学校就读,省却许多搜寻和选择的烦恼。实行提前行动,不论对学校还是对学生,都有较大的自由度,都可以进行再次选择,尤其是对学生来讲,他可以对更中意的学校进行选择。

    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包括学术水平测验成绩、高中成绩单、个人陈述(Essay)、2—3封推荐信、申请表以及其他证明材料。其中,学术水平测验成绩是得到三千六百多所院校公认的衡量学生学术水平的主要依据。学术水平测验,即SAT,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组织。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成立于1947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私营非营利性教育考试评估机构。该组织为近两百个国家的个人、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服务,每年全球有一千二百多万人次参加它所组织的考试,其中包括我们所熟悉的TOEFL、GRE、GMAT考试等。

    SAT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的标准化入学考试,SAT成绩不仅在美国得到认可,而且为加拿大所有大学接受认可。SAT成绩是美国大学所能够得到的、唯一可以用来比较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生的成绩的依据,对学生录取与否及奖学金评定的影响非常大。中国高中生若仅有托福成绩,没有SAT成绩,几乎不可能被美国前30所顶尖大学录取。SAT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通用考试,即推理测验(Reasoning Test),包括阅读、写作和数学,被称为SAT或NEW SAT。总分是2400分,考试时间3小时45分钟,题型为选择题及写作。第二部分为单科考试,即专项测验(Subject Tests),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包括汉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被统称为SAT2。SAT2大部分为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某一专业的知识,每科满分为800分,考试时间为1小时。并不是所有美国院校都要求SAT2成绩,只有部分院校、部分专业要求学生提供SAT2成绩。

    美国高等院校历来普遍实行缴费上学,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少有的。一般来讲,私立院校收费较高,公立院校收费较低。在总体而言,美国高等院校收费不菲,但人们并不觉得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政府和各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财政支持。学生不管上私立院校还是上公立院校,都可以申请政府财政资助。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设立了大学生财政资助项目,包括各种奖学金、贷学金等。大学生财政资助主要帮助大学生支付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书本费、交通费等。除各种奖学金和贷学金外,政府还对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大学实行减免税政策。另外,各院校也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以保证学生能够上得起学。在哈佛大学,每年接受各种财政支持的学生在70%以上,麻省理工学院接受财政支持的学生达到75%。各院校一方面提供奖学金,奖励学业优秀和有各种特长的大学生,另一方面提供众多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使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挣上学所需的学费。在很多院校,几乎每一个办公室都聘用了学生助理。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2-2-21 17: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在做出录取学生的决定时,不同的美国高等院校对待学生的经济状况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一些私立的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执行的是资金需求无关(need?blind)政策。这些大学一般为资金实力雄厚的私立大学。他们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不考虑学生是否需要学校提供资助。一旦录取了,他们将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出判断,根据学生家庭所能承担的费用,补足其余全部费用。除了这些财大气粗的大学外,其他院校的录取政策往往是基于财政需要的(need?based)。也就是说,学校在做出录取决定时,学生的资助需求可能影响到录取机会。比如,如果学生要求学校每年资助1万美元,有可能被录取;但如果要求2万的资助,则有可能被拒绝。

    三、 选专业其实不重要

    与我国本科教育一样,美国本科教育一般也需要四年时间,也要求学生选择某一专业。但在对专业的理解上,中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是一个固化的教育范畴,学校的教育活动和要求都是根据专业来设计和组织的,学生在入学前就要求选择一个专业,而且确定之后无论你多么不喜欢或多么不适应,一般是不能更改的。近年来,一些院校实行了转专业制度,但不少学校将转专业作为一种奖励措施,规定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才容许享有这一权利。这样一来,学得好的转走了,学得不好的留下了,转走的学生到了新专业常常又很难成为学得最好的。所以,这样的转专业制度不但不能提高教育质量,相反,可能带来了教育质量下降的后果。

    在美国,学生入学前可以选择专业,也可以不选择专业。美国各类院校设置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达到七百多种。这些专业大致可分为文理专业和职业预备专业。文理专业是在基础学科基础上设置的专业,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经济、统计、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职业预备专业包括各种工程科学、商业管理学、法学、医学、公共管理学,等等。文理专业教育不以培养对应于特定职业的人才为目的,更侧重对学生进行一般知识的教育,注重教授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广泛兴趣,激发学生科学钻研的精神。选择职业预备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准备将来本科毕业后,进入硕士级别的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这些学生一般有比较明确的努力方向,通过四年本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毕业后根据不同职业院校的要求,有的可能需要经过几年实际工作的历练,进而申请职业学位。比如,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通常要求申请MBA和MPA者具有至少3—5年的工作经验,而法学院和医学院则没有这样的要求。

    大部分美国高等院校并不认为学生入学前的专业选择是他们最终的兴趣所在。所以,即使那些要求申请者在填写申请表格时注明专业的学校,也都允许学生在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以后转专业。学生入学后,学校会给每一位学生指定一位导师。这种导师与我国高校的辅导员不同,他们是专任教师。美国高校的教师不仅要承担课堂教学任务,还要担负指导学生的责任。导师的职责不是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而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安排自己的课程,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由于学校规模有大有小,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在不同院校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一个导师少则指导几个学生,多则指导几十个学生。

    美国高等院校不鼓励学生过早地一头扎到理工科专业中去。他们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只要对阅读有兴趣,将来学习成才就没有问题。对本科教育而言,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或“全人”,使学生具有人文与科学知识的修养。只有具备这种修养的人方能称为“受过教育的人”或“知识分子”。至于理工科专业,则是一种技能,受过教育的人通过适当的训练是完全可以掌握的。正是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美国本科教育的头两年,学生基本不学专业,而是花很多时间涉猎百科,纵横文理,为日后进入专业学习打下广博的基础。很多大学吸引优秀的应届高中生申请就读的条件之一,便是其所谓的“核心课程”。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是这样看待“核心课程”的: 核心课程是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石。作为哥伦比亚学生才智开发的关键,核心课程的目标是为哥伦比亚全体本科生,无论其将来的专业或方向如何,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使之谙熟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和科学上的重要思想与成就。

    通识课程的学习一般持续1—2年。在这期间,学校会组织各种活动,提供机会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所开设的专业。学校通常会组织一、二年级学生轮流参观各系,请各系高年级学生、毕业校友,或是任课老师介绍本专业的情况及毕业后的去向,或是定期召开专业说明会。有些学校甚至要求一年级学生必须参加专业说明会以获取一种特别的学分。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各专业的情况,做出理智的专业选择。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2-2-21 17: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毫无疑问,美国高校本科教育是有着十分严谨的计划性的,但是,各院校却没有一个适用于全校全体本科生的统一的教学计划,也没有一个适用于各院本科生的统一的教学计划,甚至没有一个适用于各专业本科生的统一的教学计划,他们所称的教学计划是一个由各类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所组成的、具有很大弹性的、适应本科生各种学习需要的、庞大的课程体系。大致而言,一所高校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低年级本科生所必修的核心课程计划、高年级学生应当主修的专业课程计划以及其他供学生任意选修的课程计划,有的院校还有不占学分的课程计划、培训课程或活动计划,由学生自愿参加。各高校的核心课程计划通常都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几大基础学科领域的数十门课程,学生根据对不同学科领域课程选修的规定,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规定学分或门数的课程,作为自己的核心课程计划。如斯坦福大学要求本科新生在人文概论计划、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世界文化、美国文化与性别研究等四大领域修满9门课程,在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程科学与数学领域选修3门课程,但其中2门课程不得同属一个学科领域;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选修3门课程,其中必须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选1门课程。这样一来,即使同时入学且在相同学院或学系或专业注册的学生,所修的核心课程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各院校的专业课程计划一般为三、四年级本科生所开设,通常分为初级专业课程和高级专业课程两类,选修高级专业课程之前,必须修满初级专业课程所要求的学分或课程门数。有的大学要求学生选修高级专业课程后应写出本科毕业论文,或在专门组织的高级研讨班上发表自己的发现与见解。有的院校在专业课程计划中也列出专业核心课程或课程组合,要求学生必修或限选。对于任意选修课,学校一般不作具体要求,凡本校开设的课程都可以选修。当然,有的课程本身附加了选修的条件,学生如果任选,也要达到相应的要求。任选课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选读,为学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培养兴趣服务,也为高年级学习专业课打基础。因此,可以说高校没有针对某一个年级或某一个专业大学生贯通整个本科四年学习过程的教学计划,每一个大学生的教学计划都是在一定原则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择的各类课程所组成的,具有对学生个体的适应性,但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所以,在一届学生毕业时,一个专业的毕业生所修的全部课程可能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的。各院校对学生转换专业实行十分宽松的政策,只要学生提出申请,一般都能满足,学生还可以多次转换专业。当然,转换专业后,就要按所转专业的要求来选修专业课程。美国高校本科生中有很大比例的继续教育学生、从其他院校转学来的学生以及从初级学院或社区学院升上来的学生,还有一些学生来自于开设了高校低年级课程的高级中学,对这些学生的教学计划,学校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美国高校对学生转专业持十分宽容的态度,学生转专业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学生不仅多次转换专业,而且还在多所院校转学或选修课程。那么,一个学生最后到底按哪个专业毕业呢?答案是以其修选的专业课程为准。即只要学生所修专业课程达到了该专业的要求,通常是基础课加几门高级课程,即被视为本专业的学生。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所修课程达到了两个专业的要求,那么,在他的毕业证书上将注明双专业。由于一些相近相关的专业往往共享某些基础课程甚至高级课程,所以,双专业是很常见的。虽然学习双专业压力很大,但它有助于拓宽就业之路,因此,还是有很多学生愿意接受挑战。

    结语

    美国是一个崇尚多样性的国家,美国高等教育也以多样化著称。我深知,任何试图将美国高等教育统一化的企图都可能错误百出,误己误人。尽管我曾经尽可能多地访问美国高校,以便更多地了解美国高等教育,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我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了解仍然只是一鳞半爪。我很担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读不能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美国高等教育,以致误导读者。所以,这里仅将我所了解的美国高等教育的情况呈现出来,供读者品味参考。
香江渔翁 发表于 2012-2-21 18: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川牛 发表于 2012-2-21 17:29
毫无疑问,美国高校本科教育是有着十分严谨的计划性的,但是,各院校却没有一个适用于全校全体本科生的统一 ...

有价值的一个转帖,值得学习借鉴。收藏了,谢谢乡党!
日丽风和 发表于 2012-2-22 05: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好好费点时间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16 11:59 , Processed in 0.1898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